喆律法律事務所
全台最多人使用的離婚法律服務
- 服務超過 108,956 人
- 全台 6 間分所,超過 40 位專業律師
- 商周、工商時報、ETtoday等知名媒體報導
由超過40名專精家事案件的律師和前新北、台中地院法官所組成的團隊,專門處理婚姻相關的法律問題!
離婚律師![雷皓明律師]()

若竊錄者的目的並非不法,例如為了保全證據,則可能不會構成妨害秘密罪。但是,在進行偷錄音取證前,仍應謹慎評估其合法性與風險,以免觸犯竊錄罪的法律責任。
手機錄音可以當證據嗎?會不會違法?律師教你合法蒐證方式 - 85010

雷皓明律師
2025-05-23 更新

本文將深入分析偷錄音取證在法律層面的責任與效力,比較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中錄音證據的差異,並提供當事人全面性的法律資訊,以評估偷錄音的風險利弊。在蒐證時,也請留意其他合法的替代選擇,避免觸法的風險。
一、偷錄音取證的法律責任
在蒐集證據的過程中,人們有時會採取偷錄音的方式,但這樣的行為可能會觸犯法律。根據刑法第315條之1的規定,構成妨害秘密罪的要件包括無故利用工具竊錄他人非公開活動或談話。
然而,在判斷是否構成妨害秘密罪時,還需要考慮「無故」和「非公開活動」的解釋。所謂「無故」,是指行為人沒有正當理由進行竊錄;而「非公開活動」則需從主客觀層面來判斷,即當事人主觀上有隱私期待,客觀上也採取了隱密措施。
(一)刑法妨害秘密罪的構成要件
要構成刑法上的妨害秘密罪,需要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 無故,即無正當理由
- 利用工具進行竊錄
- 竊錄對象為他人非公開活動或談話
(二)如何解釋「無故」和「非公開活動」
在實務判斷中,對「無故」和「非公開活動」有以下解釋:
要件 | 解釋 |
---|---|
無故 | 行為人沒有正當理由,如保全證據等 |
非公開活動 | 當事人主觀上有隱私期待,客觀上也採取隱密措施 |
二、竊錄行為的刑事責任風險
儘管在某些情況下,偷錄音證據可能具有證據能力,但竊錄行為本身仍然可能導致刑事責任。除了刑法中的竊錄罪,還可能觸犯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中的違法監聽罪。即使是夫妻關係,如果一方出於懷疑另一方外遇而竊錄對方的通話,也可能侵犯配偶的隱私通訊自由,構成刑法上的竊錄罪。
(一)構成刑法竊錄罪的可能
根據刑法第315條之1,無故竊錄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圖像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關鍵在於判斷竊錄行為是否符合以下要件:
- 無正當理由
- 竊錄他人非公開的活動、言論、談話或圖像
(二)觸犯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的違法監聽罪
根據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24條,違法監察他人的通訊,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常見的違法監聽情形包括:
監聽方式 | 說明 |
---|---|
竊聽 | 未經同意,利用竊聽器材監聽他人通訊 |